学院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信息 >> 学院制度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班主任管理办法与工作规范(试行)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08:36    点击次数:3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本科生班主任管理办法与工作规范(试行)


学生班主任是为促进学生以学为主、全面发展而设置的兼职工作岗位,主要承担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发展指导,同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履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要求,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选聘与配备

(一)对全日制本科生原则上按照年级、专业分班管理,每班原则上设置1个班主任岗位。

(二)班主任主要从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好的教师中选聘。

(三)学院班主任选聘工作于每年新生开学后(10月份左右)和新生专业分流时(3月份左右)开展,按照“个人申请、学系推荐、综合考察、学院聘任”的程序实行。

(四)班主任的聘期一般为两年,鼓励带满一届学生。

二、职责与要求

(一)思想引领。经常与学生、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利用自身优势,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每学年至少组织或参加2次主题班会,加强思想引导。

(二)学业辅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学生,适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每学年举行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指导、考研或就业指导等专题活动或开展前沿讲座不少于1次。

(三)发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涯、职涯、生涯规划,树立科学的成才目标和发展方向,参与拓展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学年组织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或外请专家讲座不少于1次。

(四)协同育人。班主任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与辅导员共同承担班级学生工作,同时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班主任要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育人合力。

三、管理与考核

(一)学院每学年组织班主任考核,采用百分评分制,学生评价占70%,学院评价占30%,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二)学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占30%);二是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指导、考研或就业指导等主题班会或专题活动的效果(占25%);三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或社会实践情况(占25%);四是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个人在学业方面的影响(占20%)。学院评价部分由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具体实施。

(三)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由学院统一报学校备案,并作为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

(四)对于不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班主任,取消其班主任任职资格和当年评奖评优资格,不计班主任工作量,同时取消一次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资格。对于无特殊理由拒绝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在各类评奖评优和职称评聘中一票否决。

四、待遇与保障

(一)学院设立班主任工作专项经费,支持班主任开展相关工作。

(二)对于考核合格及以上的班主任,按每周1个课时计入工作量;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入工作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班主任开展有关工作或组织活动时需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共同做好工作记录。

(三)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学生班主任,人选由学院从考核优秀者中择优推荐,由学校评定并表彰。学院探索设立“育贤基金”,定期评选“育贤奖”用于表彰“三全育人”工作先进典型,优先从优秀班主任中推荐。

(四)严格落实中央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对考核合格以上的班主任在职务、职级晋升上给予充分考虑。

五、附则

(一)本办法由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20181127日起试行。



附件:工作指南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共同需求,特制订如下教育内容,作为指导性意见供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中参考。

一、一年级学生

(一)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活与大学环境的适应;校史校情、院史院情;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教学管理和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及德育素质和综合评价办法;奖贷勤助办法,就医与医疗保险;大学的教学特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学分制等)、专业设置及特点;四种经历、转专业办法等。

(二)专业学习指导

科学的学习观、大学学习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三)学涯规划

学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如何作出规划。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规律,帮助他们确立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从而做好规划。包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确立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学习与参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等。

(四)社会实践指导

包括社会实践的意义、内容、方法、技巧等。

二、二年级学生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的因素;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的原则、方法与技巧;人际交往的艺术等内容。

(二)团队合作与团队组织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学会被领导和领导别人的方法,学会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组织与影响他人的能力。

(三)自身素质拓展与素质提升

既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又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科创基金项目申报、论文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以及各项技能。

(四)专业指导

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已经确定,亟需及时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动态和专业发展,明确专业必读书目,确立学生的专业兴趣方向。

三、三年级学生

(一)创新指导与学术道德教育

包括学习创新、学术创新、科研创新等内容。培养学习与开拓创新能力,实践与操作实施能力等。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因学术抄袭、考试作弊等行为造成终生的遗憾。

(二)考研与就业准备指导

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报考学校,选择考研的最佳准备时间,如何准备,考研必备素质(如:体力、毅力、定力等)和报考流程、注意事项等。

给学生介绍上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对照自己,分析优势劣势。

四、四年级学生

(一)就业指导

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流程,求职的途径、方法与技巧,如何制作简历,求职中的法律意识等内容。

(二)职业生涯规划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步骤和内容、方法与技巧、实践训练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增强维权意识,提高求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在,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够制定正确的策略方法及早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个别指导

针对大学生不同团体与个体在毕业之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如专门开展针对就业求职学生、考研学生、准备出国学生等的指导。

(四)毕业教育

择业观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诚信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



【作者:    责任编辑:扈玉萍】


上一条: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资助” 管理办法

下一条:关于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报批程序说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