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本科2020级考古班学生在考古学系陈淑卿和李志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开展专业研学活动。为期五天的行程中,师生们先后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西安博物院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学习。
1月14日,师生们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秦始皇陵文物陈列展陈馆以及秦始皇考古遗址公园百戏俑坑遗址、文吏俑坑遗址、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出土及修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引发同学们对遗址博物馆展陈方式、大遗址利用与保护等问题的思考,互相交流了对文化遗产展示和价值阐释的看法,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1月15日,在12级校友赵海晨带领下,师生一行前往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学习。师生们参观了陕西考古博物馆内考古历程篇、文化谱系篇、考古发现篇等展厅,了解到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览思路和展陈布置,以考古学科发展史和考古理论方法、考古成果解读、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为三大主题,贯彻以“考古”二字,这在目前中国博物馆模式中是少见的,也是陕西考古博物馆与一般类型博物馆的重要区别。将文物保护展厅单独列出,在很大程度上也展现了目前中国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理念的进步。尤其是听取了讲解员对蒲城蒙元洞耳壁画墓保护展的介绍后,同学们对文物保护产生了极大兴趣,对保护理念和考古过程中文物保护理论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考古博物馆的展陈既体现了考古的专业性,也有着博物馆自身的叙事脉络,引发同学们积极的思考和学习。

1月16日,师生一行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陕西历史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馆内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随后,师生们参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在校友张建锋老师和站内宋江宁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物馆西安分馆。


1月17日上午,师生们到西安博物院参观学习。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西安博物院以“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的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

本次研学活动以西安市大型博物馆为主线,将同学们课程学习知识和考察实践相结合,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考古知识、考古体系的理解,促使同学们对博物馆展陈方式、展陈效果、展品利用、大遗址保护等方面积极思考,增强了“新一代的考古人”谱写中国考古事业发展道路,坚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