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3日 20:22    点击次数:696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于2021年8月20日至8月21日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员、山东省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近五十位学者全程参会议。

开幕式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陈尚胜主持,中国海外交通史常务副会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研究员,学院院长方辉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教授先后致辞。丁毓玲在致辞中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长时亲笔批示泉州“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的建设,以及对于中国海外交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的重视。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在推动我国海洋史研究和海外交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方辉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着深厚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究基础,近年来又在青岛校区致力于发展海洋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期盼与会学者给予帮助和支持。姜波应邀就泉州申报世界遗产做了专门介绍,特别说明了2021年申遗所做的策略调整,即从原来偏重强调泉州城的外来文化要素,改变为泉州代表古代中国的航海传统,突显它对于人类航海文明的遗产价值,从而获得申遗成功。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25篇论文,围绕下述四个主题进行报告并讨论:一是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研究;二是水下考古、沿海考古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三是黄渤海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日韩三国交流史研究;四是作为海洋史料的文书档案与国像学研究。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光主持了首场主旨报告会,陈尚胜和博士生鲍海勇在会上就15世纪后半叶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提出研究,揭示了它与明朝沿海豪势和权贵势力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指出它与16世纪中国东南沿海走私活动的主要差别,前者带有东亚贸易体系内部的区间性,而后者则具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的全球性。姜波就东亚海域沉船的考古发现和打捞出的沉船文物的研究进行报告,阐述了中国在海洋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与历史影响。文化遗产院博士生齐晓筠报告则对2012年发掘的山东沂水纪王崮M1墓葬中鱼类遗存材料进行重新检视,运用动物考古学中的骨骼形态比对法进行鱼类种属校正鉴定,确证该墓葬中有随葬大型海鱼的行为。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义杰在会议总结中认为,本次会议以全球史和海洋史为讨论对象,进一步拓展了以往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视野和空间。本次会议既有老一辈学者撰文报告,更有很多中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并提出新问题,还有八十多岁高龄学者的全程旁听。从参会研讨人员的背景来看,已经呈现出历史学、考古学、政治学、经济学、档案情报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趋势,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材料也呈现出多样化,标志着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正在走向新的高度。陈尚胜在闭幕谢词中感谢学者们两天来全程在线参加会议讨论,特别感谢海交史研究学者们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海洋强国”目标,在海洋史研究领域所做的新探索和新贡献。


【作者:董建民、万睿祯    责任编辑:李婧】


上一条:山大学子斩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

下一条:“初心如炬”青年党史宣讲团: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