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全育人 >> 校园生活 >> 正文
“屾语”调研团对话茶艺师李静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7日 13:42    点击次数:325

87日,山东大学“屾语”调研团成员胡熙就 “茶艺教育与茶文化传承发展”一题对云南乐沁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教师李静进行了专访。


茶艺师李静(左)、“屾语”调研团成员胡熙(右)


据了解,乐沁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是曲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至今已经有16年办学历史,学校师资由国家级茶艺师、评茶员、插花师、化妆师等人员构成。学校的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校大学生、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参保员工、高中业或大学毕业未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士,这一类培训享受国家补贴,参与者无需付费。第二类人员是茶行业的从业人员,例如酒店、茶馆或茶企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个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熟练地掌握专业茶艺师的基本技能,成为茶行业中的高水平从业人员。第三类是茶叶爱好者。2004年至今,曲靖地区有大量茶艺爱好者加入专业茶艺师培训队伍,他们把兴趣作为一种动力,努力学习茶文化知识和技能,把爱好变成自己的技能。李静提到:“很多人学完茶艺之后,个人的爱好得到了拓展,个人的素质素养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改变,幸福感也增强。现在茶叶爱好者也是我们培训量比较多的一个板块人群。”

李静还提到,学校的主要工作板块是职业培训,但除此以外,学校也开展了大量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例如集茶道、花道、香道、茶点制作为一体的精学课程,“这个是形而上的一种到思想和精神层面提高的,精华的升华学习,我们把它称之为精学”。


乐沁茶馆


谈及生活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的区别时,李静强调了正确区分两种茶艺的重要性。她认为,表演型茶艺是在生活型茶艺的基础上以艺术化的形式来呈现茶艺,具有更加强烈的观赏性,“如果要在舞台上去展示我们的茶艺,那它就一定要像舞蹈一样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具有舞台效果,很有可能平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在舞台上因为距离较远,就要把它做得夸张一些,融入一些舞蹈性的动作来呈现不一样的美”。相对而言,生活型茶艺则服务日常的生活,用于个人的自娱自乐或兴趣培养,也是待客、接物、交流的一种方式,明确二者的应用场景和本质内涵的区别才能正确合理的应用茶艺。

在茶艺表演与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李静再次强调了正确区分不同茶艺应用场景,合理利用茶艺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明确宗教型、民族型、生活型、表演型、仿古型和人文茶道等不同茶艺的区别,在不同场合选择适当的茶艺,才能充分发挥茶艺对中华茶文化的正向作用。反之,如果选择不当,则很可能使人产生误解,“比如说我们在宗教活动当中,如果选择了表演性的茶艺,就会失去了宗教的庄严感或禅寂感,跟主题背道而驰。其实这就跟我们的穿衣搭配是一样,不同的人需要选择不同样式的服饰。同样的,如果中华茶文化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了适当的表现形式,那么就能呈现中国茶最美的一面”。


茶具


专访最后,李静对茶艺的仿古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对茶文化根源的充分了解是茶艺拓展创新的基础,如果盲目地追求吸人眼球的表演效果,就很可能使茶艺的传承与创新一并沦为空谈。“我们既要做到拥有呈现唐烹宋点的能力,把我们的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智慧或者美好的东西传承下来,同时也要有创新的潜质,只有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源。”此外,她还强调了发挥地方特色对茶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比如云南是茶树的故乡,作为云南人,我觉得我们对于茶多了一份情怀,多了一份责任。云南我们有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还有纳西族的龙虎斗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茶艺,通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传承至今。我们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把这样的一种民族特色传承下去,进而把它带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发扬到国外”。

通过对李静老师的专访,“屾语”调研团成员充分了解了茶艺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和趋势。传承发展茶文化,既要一脉相承,又随时代和时势的新变化、新发展而与时俱进。“屾语”调研团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茶文化调研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作者:赵宇昂    责任编辑:新宣】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寻迹”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开展线上云活动

下一条:“红沂行”调研团实地考察孟良崮战役遗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