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正文
校友工作

卌年风华•拾忆兰台丨王宪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1 点击数:

王宪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系1987级系友,山东省档案馆副馆长,全国档案专家,山东省档案领军人才,山东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33年,主持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

王宪东系友

2022年11月9日上午,在山东省档案馆兰台书苑,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系师生一行对王宪东馆长进行了现场采访。正式采访前,王宪东馆长亲切地为师生们介绍兰台书苑陈列的档案编研成果,三言两语间便展现出他对档案事业的深厚热爱。书香萦绕中,我们围坐在王馆长身边,听他讲述与山大档案学系的故事。

王宪东系友与访谈团队合影


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懵懵懂懂到渐入佳境、小有所成,从萍水相逢到逐渐认同、乐此不疲”

我来自鲁西南一个信息比较闭塞的县城,高考以前对“考大学选专业”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那个时候只知道山东大学是山东最好的大学,对山大是非常神往的,最后也如愿以偿考上了山大,在档案学专业就读。

我第一次接触档案是快要高中毕业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填一份个人简历,还告诉我们这份档案会伴随我们从大学到参加工作,需要认真填写。从那时起,档案就在我心里留下了十分重要、不容出错的初印象。刚进入档案学专业学习时,我对档案学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充分,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系里老师们严谨学风的熏陶下,我逐渐认识到档案学的魅力,并逐渐喜欢上了档案学。进入实践部门工作后,我对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对档案事业也更加热爱。可以说我与档案的不解之缘开始于山大档案学,这是一个从懵懵懂懂到渐入佳境、小有所成,从萍水相逢到逐渐认同、乐此不疲的过程。记得有个电视剧叫《上错花轿嫁对郎》,这个剧名十分贴切地形容了我与档案学的缘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一想到自己将要在这里展开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就充满新鲜感和无限的憧憬”

于我而言,大学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我对山大档案学系的印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优美的校园、优秀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集体。

当年我第一次走进山大校园,沿着南门一直走到操场,路的两旁是高高的法桐,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色。一想到自己将要在这里展开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就充满新鲜感和无限的憧憬。那时候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是写信、寄明信片,我那时候都会选择印有山大校园不同角落景色的信封、明信片寄给父母和亲朋好友。多年过去,对校园的美景仍然记忆犹新。

在山大档案学系读书时,老师们个个年轻有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赵爱国老师、王云庆老师、韩英老师、苗壮老师、孟祥才老师,都是我的授课老师。在教学之外,老师们对学生的个人生活也很关心,比如在物资紧缺、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老师们就会给生病的同学下碗面条、再“奢侈地”打上两个荷包蛋……现在回想起来,从那时起我们便与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和赵爱国老师、王云庆老师等老师们常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馆里的重要活动也会常常邀请他们来参加。

记得我们上学时课堂学习氛围很好,班里包括我在内的几个高个子男生经常坐在教室第一排,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就会直接在课堂上和老师们讨论,最后甚至演变成辩论。有时我们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教材范围,老师们也拿不准,他们就会认真地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时再给我们讲解,那些与老师在课堂上的“观点交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多多参与学生组织与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我们班有七十个人,可能是档案学系目前为止人数最多的一届,并且大部分同学性格都比较开朗活跃,班级整体气氛很好。那时候班里组建了球队,代表历史学系出去打比赛,大家其乐融融,同学之间非常团结。还记得有位老师说:“87级档案班入学之前,历史学系的气氛是比较沉闷的,87档案班入学之后,系里变得相当活跃了。”班里同学看我人高马大,还会打篮球,所以就选举我做了体育委员。除了参与班级事务,我还参与了好多学生组织,以及两个校级社团。我认为多多参加学生组织与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工作是我们自主选择的,不会有人强迫你做不想做的事,所以就需要我们有乐于助人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优良的品质对未来的工作和成长都很有意义。其次,它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对于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仅仅学好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懂得团队协作、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很有必要。最后,它能够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家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面试阶段往往会考察你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归根结底考察的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问题全方位分析透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个人非常建议大家在时间、精力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生组织。

王宪东系友的“山大记忆”(图/王宪东系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些都要归功于我在山大求学期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

我在山大档案读书期间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大学期间逐步发展成熟的政治理念和思想观念,包括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力而为、誓争一流的工作态度,与人为善、开放包容的处事原则……我的成长都得益于山大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指引、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以及同学们的热情帮助。

另一方面是建立起系统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在山大档案学系学习的这几年,我初步掌握了档案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整体架构,这对我日后能较快地适应档案实践工作大有裨益。随着这些年工作经验逐渐累积,我对档案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用结合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些都要归功于我在山大求学期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

王宪东系友接受采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能从事与档案学专业紧密结合的工作,让刚毕业的我信心满满”

我进入档案行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时国家分配工作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我们这届是采用双向选择模式,也就是本人、学校再加上用人单位同意后,就可以签署合同、办理入职手续。我毕业那年的就业形势其实不太好,但是当年山东省档案馆购买了一套缩微设备,没有人会操作,省馆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省委组织部为此特批了就业名额。当时省馆到档案系选人,学校就向省局(馆)推荐了我。能到省内级别最高的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来到与档案学专业紧密结合的工作岗位,让刚参加工作的我信心满满。

今年是我到山东省档案馆工作的第三十三个年头,回想过去,可以把我的成长、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打基础,这一阶段有两个关键词:勤学好问和埋头苦干。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难题要多向前辈请教,尽最大努力去掌握;还要尽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在打基础阶段总结了两个快速成长的好方法:第一是制定规划,就像国家制定“五年规划”一样,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制定规划。我从职业生涯初期就有意识地给自己制定“三年规划”,思考三年以后我的工作要达到什么水平、要掌握什么能力,以及生活要完成什么目标;三年后我就会进行回顾,看看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哪些方面需要调整,这样一来,人走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第二个成长的方法是及时完成任务。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提出了名为“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简单说来就是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做完,明天的目标比今天高一点,每天如此进行,日积月累,就会取得明显的进步。第二个十年是承上启下的十年,我走向了处级岗位。这个阶段我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带领大家做好工作,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在这十年期间,我在中央党校进修了本科和研究生,实现了自我的全面提升。第三个十年,我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山东省档案馆副馆长,主要的工作是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中我尽可能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近十年来,我一直分管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整个工作的布局实施都要紧密结合全国档案信息化进程,结合山东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考在每一个关头要怎么及时跟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山东省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以上就是我工作三十余年的大致历程。

同学们在学生时期感到迷茫是正常现象,然而迷茫是有不同原因、不同层次的。比如没理解今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比如发现别人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自己却和同学闹矛盾,这属于低层次的迷茫;高一个层次的迷茫比如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看到了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更高一个层次的迷茫比如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找寻。相较而言,现在同学们择业的环境和渠道比我当年更加包容、多元,很多人一生可能选择多种职业,但无论做什么,我希望大家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干一行爱一行,要热爱本职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把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要更有信心把档案工作做好。第二,要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提高自我能力。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查缺补漏,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人不但要时刻准备着,还要时刻准备好,这样机遇来了你才有能力抓住。”第三,兴趣是进步的动力。保持好奇心很重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去研究,这样才会有进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信息时代,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要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档案信息化进程,我有三个建议:首先,要培养互联网思维。现在社会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所以要在互联网框架内考虑问题并实施行动。在电子政务领域,就是要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2015年我国提出“互联网+”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十九大再次强调,前不久刚结束的二十大又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在档案工作领域,需要考虑数据、信息和档案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数据、信息的角度去看档案的发展,这样思考才能有效跟进信息化的进程。第二,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政策法规的大趋势体现出时代的要求,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把信息化建设列为专章,山东省在制定《“十四五”山东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又专门制定了《“十四五”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此外,还要学习了解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工具,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字图像处理等,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旁听学校开设的相关选修课。最后,要把档案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满足收管存用需求才是档案工作的目的。系统架构要达到的标准、符合的要求,都需要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人员向开发软件的工作人员提出,最初的需求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系统实现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结合计算机知识,从收管存用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问题,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要采用的手段,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王宪东系友获得的部分荣誉奖励(图/王宪东系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志气、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骨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

山大档案学系从1982年开始筹建到现在整整40年。40年来,我们档案学系在传承山大严谨治学传统的基础上,办学理念越来越成熟,学科优势越来越凸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作为一名档案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我感到十分自豪。对于山大档案学科的未来发展,我有几点希望:学术研究方面,要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革新前沿,在档案创新发展实践中总结丰富的经验和规律,为未来工作提供前瞻性指引;学科设置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兼容并蓄,档案学和历史学、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关联,所以在学科设置上要有系统思维,注重包容性和时代性;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用结合,面向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专业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青年学子是祖国的未来!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展示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强则祖国强,我作为大家的学长,对学弟学妹们有以下几点希望:

第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是为了学理论而学理论,要切实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二,要厚植家国情怀,胸怀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也将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在走向国家复兴的道路上,你们是建设者、参与者,也是贡献者,无论将来处于什么岗位,都要想着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要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三,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起起落落,所以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志气、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骨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在人生高潮的时候要想到困难和不足,在低潮的时候要看到未来和希望。很多时候,目标和结果都不重要,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奋斗过,人生就没有什么缺憾。

第四,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型组织奠基人彼得·圣吉曾提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勤于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善于学习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一生来学习。

第五,要扎扎实实学好专业课程。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充足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采访结束后,王宪东馆长又和大家畅谈了许久,当谈起在山大档案系求学时的趣事时,回忆的甜像是冬日的暖阳,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王馆长嘱咐同学们在学生时代就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正直品性,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他严谨细致的作风和热忱开朗的性格正如前行路上的明灯,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学子如王馆长一般,走进山大档案学学系,感受档案魅力;走出山大档案学系,开辟广阔未来。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原文有删节。文章发布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