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山东大学第二届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6 点击数:

1月4日,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山东大学第二届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齐一放作为参会代表发言,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主持开幕式。

刘军表示,“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到“七个着力”重要指示的突出要求。历史学院将瞄准国家文化强国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交叉研究,着力构建起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研究的新格局,为培育造就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论坛第一阶段由邵明华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提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系统,技术美学与智能创造构成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价值之维,技术美学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之道,智能创造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之术,要在技术美学与智能创造中思考审美智能。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林凡军认为,传统文化资源数智化转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其中重要代表的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的生成逻辑包括文化逻辑、制度逻辑、技术逻辑与产业逻辑,要认识到文化数据的重要战略价值。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天下为公、修齐治平、忠爱孝悌、礼义廉耻等丰富智慧,不仅要讲清楚更要做扎实,文化“两创”并非空话而要落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主论坛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副社长、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培卫主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潘爱玲指出,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文化企业的多维创新作支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企业、新型文化企业需要进行各自针对性的多维度创新,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戴元初认为,文化“两创”的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势在必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语境建模技术通过多层次多语种的语义与语境分析方法,为中华文化的分区域、分众化传播提供更细密的技术支持和想象空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范玉刚强调,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原创性的经济学、文化学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当代演进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新视角和文化范式。

平行论坛一以“传统文化‘两创’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军红、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谭必勇担任评议人,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大伟担任主持人。该平行论坛讨论了数字时代文化生活的异化现象与应对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数据要素×”机理与县域实践体系、新质文化生产力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代戏剧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叙事、科幻产业与未来城市公共空间重构等议题。

平行论坛二以“‘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为主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辉、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东篱担任评议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韩若冰担任主持人。该平行论坛聚焦清代象数易学的中西文化交流意义、地域群体与历史记忆、《郑志》的数字人文分析、人工智能的知行模式、中西方动画影片中传统观念传播、当代艺术的全球性与在地性、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两创”的分析框架等议题。

论坛闭幕式由山东农业大学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系主任张荣波主持,谭必勇教授、杨东篱教授分别作平行论坛总结报告,邵明华教授作论坛总结。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15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作为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得到山东大学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学科交叉导师创新团队、民盟山东省委会文化委员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文化和旅游人才专委会、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