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15日,第十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暨第十一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在山东成功举办。本届讲习班和年会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经济研究院、博物馆、香港大学量化历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联合主办,国际量化历史学会、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协办,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和经济研究院多名师生参加讲习班且出席年会,并承担了会务工作。
2025年7月5日,第十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开幕。当天中午,来自国内外48所高校的120余位学员陆续抵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共襄佳会。会务志愿者的热情和周到接待让各位学员宾至如归。下午,讲习班见面会、素质拓展活动在各小组长及学员的积极参与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学员间关系也在团队活动中逐渐拉近,为随后的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傍晚,在林展老师的主持下,欢迎晚宴在青岛校区曦园餐厅三楼举办。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代国玺教授,代表东道主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和经济研究院致欢迎辞;讲习班授课老师龙登高、白营、胡思捷、陈志武等老师结合其学习和授课经历,先后回顾了量化历史讲习班从初创到举办第十一届的发展历程,勉励学员们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在量化历史研究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代国玺教授致欢迎辞

龙登高教授致辞

陈志武教授致辞
7月6日起,讲习班进入密集、紧张的学术培训。香港中文大学白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展教授、香港大学陈钰琪博士、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胡思捷老师、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马驰骋教授、曹树基教授、复旦大学杨煜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哈佛大学王裕华教授、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等先后登台,为学员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专业学术讲座。
白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员还分成五个小组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并邀请了讲习班授课教师陈志武、曹树基、胡思捷、龙登高、林展老师等进行点评。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与点评老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互动,收获颇丰。


小组讨论照片
7月11日下午,量化历史讲习班组织学员前往山东大学博物馆参观。从远古的石器、陶器到商周的青铜礼器,一件件文物实物让学员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轨迹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随后,讲习班师生乘车转场前往烟台龙湖领导力中心,继续参加量化史学年会和讲习班的活动。

讲习班学员们在山大博物馆参观学习
7月12日上午,第十一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在烟台龙湖领导力中心正式召开,陈志武教授致开幕辞。随后,年会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上半场首先由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进行了有关数字史学下的史学研究取径的演讲。哈佛大学王裕华教授就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分裂战争展开了演讲。


陈志武教授致开幕辞


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和哈佛大学王裕华教授作主题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白营教授和山东大学代国玺教授作主题演讲
下半场伊始,香港中文大学白营教授以"Knowledge Suppression and Resilience under Censorship: Three-century Book Publications in China"为题进行了演讲。接着,山东大学代国玺教授对秦汉的粮食产量与农户生计问题进行了演讲。
7月12日下午,会议分成了五个分会场,围绕不同主题分别使用中英文进行了分组深入讨论。7月12日晚,在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王芬教授以“文化变迁与社会阐释:统计考古学的来路与指向”为题进行演讲。


山东大学王芬教授作主题演讲
7月13日上午举行了2024 年度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奖颁奖仪式,获奖论文(排名不分先后)分别为:张晓鸣、雷霄的《理念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南宋的理学与精英地方化》,李嘉楠、陈文勋的《中国的市场经济传统与分工:基于全国物产数据的“斯密型增长”再讨论》。随后用友基金会举办第九届“商的长城”项目发布会,鼓励大家从事相关研究。

2024 年度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奖颁奖仪式

冯丽婕女士宣布用友基金会第九届“商的长城”项目发布
7月13日的主题演讲,上半场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进行了有关中国早期都邑建设工程量和早期国家形成的演讲。随后,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就一万年来中国人年寿的变迁展开了演讲。下半场伊始,复旦大学杨煜达教授发表了关于明代中国西南白银生产的演讲。接着,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就制铁技术如何促成中国首个统一国家的形成这一问题进行了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和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带来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杨煜达教授和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带来主题演讲
7月13日下午,五个分会场继续围绕不同主题展开深入讨论。13日晚,在香港大学马驰骋教授的主持下,香港大学曹树基教授以“革命圣地的形成:陕甘宁边区的前生今世——以田亩、田赋为中心”为题进行演讲。


香港大学曹树基教授作主题演讲
7月14日,讲习班继续进行。哈佛大学王裕华教授和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先后登台,为讲习班学员再次送上学术盛宴。


哈佛大学王裕华教授和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授课现场
7月14日晚上,本届量化历史讲习班举行了欢快的结业晚宴。学员们表达了对讲习班老师与会务组工作人员的感谢,并衷心祝愿讲习班越办越好。紧接着,曹树基、龙登高、王裕华、胡思捷、张晓宇、林展、陈志武等老师相继发言。他们分享了参与讲习班的感受,充分肯定了学员们在讲习班期间的努力,同时对会务组的付出表示了真挚感谢。之后,多才多艺的学员们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王裕华、曹树基、胡思捷、陈志武、马驰骋、龙登高、彭凯翔和林展等多位授课老师为各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学员们纷纷与老师交流畅谈,现场氛围热烈而美好,至此,第十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圆满落幕。
量化历史讲习班由陈志武、马德斌和龙登高三位教授于2013年发起,目的在于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量化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至今已历十一届,均取得了很大成功,海内外学员饶有收获,学界同仁亦给予高度评价。此次第十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暨第十一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是由山东大学与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的团队共同出资、通力合作成功举办,双方也期待在日后的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史研究等领域深入交流,共襄量化史学研究之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