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至18日,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潍坊学院主办,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承办的“二战期间亚洲集中营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召开。来自海内外1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位专家学者与会。
8月17日上午,与会学者参与了潍坊市纪念潍县集中营解放八十周年的活动。17日下午,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晓辉主持,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崔华杰与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刘允泉先后致辞。崔华杰教授回顾了山东大学以及历史学科的办学历史,特别是潍坊乐道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大学之间的深厚渊源。刘允泉先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历史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概括,以及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报告环节。本次会议共设四场报告,第一场为主旨报告,由山东大学刘家峰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教授、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南京大学刘成教授、日本POW研究会小宫真弓老师、美国库茨敦大学山约翰(John Robert Stanley)教授分别围绕上海盟侨集中营与华洋关系的改善、赵紫宸与吉尔基被日军囚禁时的抗争与思索、和平学思考、二战期间日本本土对“敌侨”的拘禁情况、家族档案与回忆中的潍县集中营等内容展开论述。
之后三场会议报告则分别由陶飞亚教授、山东大学胡卫清教授和上海大学杨卫华教授主持。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渡边祐子教授、胡卫清教授、日本明治学院大学讲师李惠源、韩国首尔大学孔晙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罗蕊、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杨婵、杨卫华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张圣东、潍坊学院讲师陆德婷、加拿大亚历山大学院程龙教授、刘家峰教授依次报告论文。
与会学者聚焦于二战期间被拘禁在中、日、朝三国的西方侨民经历、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敌对侨民的收容与管控、日本拘禁在华盟国侨民的意图与准备、在华英国侨民战后赔偿问题、体验式学习在历史与和平教育中的必要性、潍县集中营海外文献的搜集、整理与释读,以及当下潍县集中营红色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等主题进行汇报并展开讨论。
与会学者的研究切入点各有侧重,充分挖掘了中英日韩多语种,分析外交档案、个人日记、图像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或借助新发掘的资料重新梳理既有史实,或在既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解释,还有的关注到此前研究中较少涉及的领域,如战后有关集中营罪犯审判及侨民索赔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日本占领时期集中营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研究的角度与层次。
18日上午的圆桌会议暨闭幕式由刘家峰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分别就二战时期西方侨民集中营研究的理论丰富、内史与外史、机遇与挑战,以及上海、扬州、上海等地集中营的合作研究可行性等问题发言交流。各位学者对本次研讨会搭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给予高度评价。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解放80周年之际,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加强西方侨民集中营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通过学术成果推广,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传播“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理念。


作者:周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