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学术报道

丁晨楠副教授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发表论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1 点击数:

丁晨楠副教授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5年第2期上发表1.2万余字研究论文《17—18世纪清朝对朝鲜信息获取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文章认为,清朝在入关前已然注意搜集朝鲜信息并以此为据展开交涉。在17世纪中晚期,朝鲜朝报对清朝了解朝鲜内情、做出局势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朝通过归附的朝鲜人、朝鲜出身的通官、两国边民、朝鲜使团中的译官等人及时获得了大量信息,探知朝鲜“北伐”等计划的内情,但在朝鲜并未对清朝造成实质威胁的前提下,清朝对朝鲜政策仍以怀柔为主。

与清朝在中亚等地的信息搜集活动不同的是,清朝对朝鲜的信息搜集并不需要依靠多种语言进行次第翻译。汉字写成的朝鲜朝报,以及通晓两国语言的译官等都为清朝搜集朝鲜信息创造了便利。而且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朝鲜的内部变化消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至清朝。进入18世纪后,两国关系进入稳定发展期,清朝对朝鲜的内情把握开始呈现出依赖朝鲜奏文的倾向。尽管凤凰城等辽东边境地区在对朝信息搜集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博明等边境官员在当地可以打探到朝鲜内部动向乃至王室秘辛,但这些信息未能传至清朝决策层,清朝决策层沿用的是朝鲜奏文的说法。然而遗憾的是,清朝了解朝鲜情势上依赖朝鲜奏文与信息获取途径的单一化,正是清朝在19世纪晚期陷入对朝交涉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边疆研究领域唯一综合性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一直强调学术质量,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各类期刊评价体系中均被列为核心期刊,并于2012年成为“国家社会基金资助期刊”,被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连续收录为来源期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收录为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连续评为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