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校园生活

历史学院、考古学院开展“读懂红色中国”暑期学校课程

来源:李虎 发布时间:2024-07-26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创新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体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革命血脉,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主题,历史学院、考古学院组织师生开展“读懂红色中国”暑期学校课程。

重回革命海岛,追溯甲午国殇之史。7月8日-9日,团队成员走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刘公岛,围绕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定远舰、东泓炮台、海军公所、黄岛炮台等遗址文物、博物馆展陈进行参观调研,在甲午警示钟前集体沉思,在“国帜三易”遗址对“历史三问”进行庄严宣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在现实中居安思危,进一步深化了当代青年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辈们奉献精神的无限景仰,浓厚爱国热情,厚植家国情怀。

踏循红色荣成,寻觅革命先驱之志。7月9日-10日,团队成员赴威海荣成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龙山革命纪念馆等地,深入了解齐鲁大地上的革命战争故事、建设发展故事,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齐声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定理想信念,激扬革命精神,引导全体青年学生深刻领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奉献精神,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奔赴文登乳山,聆听抗战群众之声。7月11日,团队成员赴威海文登、乳山开展研学活动,依次参观调研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展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以及乳山胶东育儿所,在天福山起义旧址向革命先烈进行了集体默哀,在胶东育儿所旧址观看了红色话剧《乳娘》和央视寻亲节目《等着我》,在抗战旧址上集体观看了“天福山起义”快板表演,进一步深化了对胶东人民武装抗战故事的认识和了解,浓厚了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回眸历史遗存,心系祖国未来之兴。7月12日-13日,团队成员在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和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开展实践研学,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遗志,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勇立时代潮头,矢志砥砺奋斗。结合课程开展,团队形成微电影、思政课短视频、调研报告、研学手册、75件红色文物图文展等丰富实践成果,与校内外新闻网站,当地融媒体平台等形成宣传联动,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吸引力。

红色血脉,百年传承。历史学院、考古学院通过“读懂红色中国”暑期学校课程不断拓展“课内课外一体、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思政教育渠道,用好红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引导青年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与红色文化故事,涵养“强国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让革命文物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热”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