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暑期学校圆满结课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3日 20:10    点击次数:570

8月3日-16日,为充分发挥山大考古的优势学科特色,落实学校强院兴校发展战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了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暑期学校。活动依托腾讯会议和zoom平台,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61名优秀本科、研究生参加了学习。


本次暑期学校共组织专题课程10次、专题讲座5次、青年学术沙龙1次、实验室云参观1次,参与授课交流的教师包括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日本熊本大学等国外高校的教师。

  • 专题课程

暑期学校的专题课程分为两个系列,分别是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系列课程涵盖了古人类与旧石器、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古DNA、同位素等诸多研究方面。在这系列课程中,李占扬教授介绍了灵井遗址目前的地质学、古人类及古代艺术相关的研究成果;王伟教授介绍了早期人类和现代人起源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目前中国华南地区古人类的最新研究进展;陈雪香教授从学术史谈起,为同学们介绍了植物考古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领域及多个实际应用的个案;王华副教授则从科学研究的思路谈起,介绍了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基本理念、方法技术、目标任务及相关问题;曾雯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古DNA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应用领域和相关研究问题;吴晓桐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锶同位素研究在考古学中应用的理论、方法及已有的实践成果。

文物保护系列课程涵盖了有机物和无机物保护两大方面。李力老师从文物保护的学科概况谈起,介绍了丝绸文物的科技分析与保护技术;马清林教授从热力学原理、陶瓷器的区别、制瓷技术的发展史等方面出发,为同学们介绍了古代陶瓷腐蚀研究;王全玉教授则从物化方法为大家介绍了无机材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方法;申静怡老师介绍了古陶瓷的基础知识以及科技研究概况。



  • 专题讲座

暑期学校共组织5次专题讲座,分别是杜金鹏研究员 “科技与精神:二里头遗址的铸铜和祭祀遗存”、李旻教授“高地龙山社会及其遗产”、小畑 弘己教授 “陶土印痕法的方法与理论”、白云翔研究员“环黄海之路与中日韩古代的交流”,以及赵海涛副研究员“二里头都邑的布局与演进新识”。学术大咖们在讲座中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让学员们及旁听的听众们获得了学术前沿最新资讯。



  • 青年学术沙龙

暑期学校活动期间,首届“古代农业技术与社会”青年沙龙线上举办。在学术沙龙会议上,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受邀学者分别就自身研究领域谈了古代农业研究相关的问题和方法,具体涉及到历史学、生态位、木炭分析、淀粉粒分析、稳定同位素研究、动物考古和体质人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视角,并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 云参观

8月15日上午,赵永生副教授开启网上直播,带领学员们参观了位于青岛校区博物馆的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资料室,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们为大家就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实验做了细致的介绍和讲解,让学员们对山东大学考古学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学员们对国际联合实验室齐全的实验条件、资料室宽敞的学习环境表示惊叹。

方辉院长对暑期学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参加暑期学校学员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全国高校的学生能够加入山大考古的大家庭,在美丽的青岛鳌山湾畔继续追逐自己的学术理想。此次暑期学校共有来自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等25所高校的60余名考古文博方向在读本科、研究生参加,通过授课、讲座、云实验等形式,向学员们展示了我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向的雄厚实力,学员们纷纷表达了对环境优美、硬件过硬、师资雄厚的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向往之情,达到了拓展生源的良好效果,暑期学校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段绮梦    责任编辑:李婧】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

下一条:历史文化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