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工作 >> 正文
卌年荏苒•述年华丨苏位智:筚路蓝缕,春风化雨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9:17    点击次数:917

苏位智,山东烟台人,1949年4月出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82届历史学系毕业生,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首位创办者和奠基人。历任档案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助理和副系主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荣获教育部“榜样馆长”荣誉称号。著有《八国联军没有始终如一的主谋》《传教士·公正舆论·教案——由义和团时期的卫礼贤所想到的》《从华北到东北——沙俄与义和团战争》等论著,参与编著《八国联军侵华史》《义和团研究一百年》《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西文义和团文献资料汇编》等文献。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顾问。

苏位智老师


2022年11月11日上午,苏位智老师于山大五宿舍家中接受了山东大学档案学系40周年庆退休教授访谈团队的访谈。苏老师和师母热情亲切地接待了访谈团队,团队成员为苏老师送上精心准备的鲜花。在温馨融洽的范围中,本次访谈圆满完成。

苏位智老师与访谈团队成员合影


栉风沐雨,学系初成

苏老师介绍道,山东大学档案学系的创办背景主要有二:一是在1980年中共中央做出“开放历史档案”的重要决定,二是山东省档案局与山东大学历史系于1982年确定建立档案学专业。

万事开头难,在建系之初,苏老师也曾遇到棘手的问题。回顾经历,他将问题总结有三:

首先,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作为当时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苏老师以见习助教的身份创办新专业,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他也曾迷茫自己是否能担此重任,但最终受蒋筑英精神的鼓舞,毅然接过学校创办档案学系的重任。


学习蒋筑英精神的心得日记

其次,信息情报是创办学系的重要一环。苏老师深知,想要创办起山东大学自己的档案学系,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少走弯路,一定要掌握全国组建档案学系的具体情况。凭着一股敢说敢干的闯劲,苏老师在提交考察报告后,只身一人乘坐硬座火车,历时两个月,行程两万里,全面考察了全国创办档案学专业的情况和有助于教学科研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等。这为创办山大档案学系打下了全面的情报基础。

考察专业时在沈阳、上海珍贵的参访留念

最后,苏老师谈到草创之初难度最大的工作是招聘教师。在当时学校给出的政策下,招聘教师的最好办法就是选调有专业和实践背景的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苏老师确定了初步的对象名单,并和每人都进行了数十次的交谈,最终为山大档案学系在校外引进了苗壮老师并从历史系调来了李师洲老师。为稳定师资力量,在招收第一批档案专修班之后,系领导开始有意识地从本系毕业生中择优选拔好苗子,使其经过培训学习后留校任教。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系之初师资的较高质量和稳定性。

在谈到山大档案学系时,苏老师深情地说道:“我对山大档案学系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我亲身参加了专业创办初期的全部工作,它就像我的孩子。这些年看着山大档案学系不断发展,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在谈及山大档案学系的未来发展时,苏老师认为,山大档案学系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学系在与时俱进、发展信息化功能的同时,应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在学院内,学系与其他特色专业相结合,一定能发展成极具特色的业内翘楚。


根于档案,笔耕不辍

苏老师说,坚持关于义和团运动和义和团战争的研究,是他在山大主要做的三件事之一。他在大学时期便接触到了义和团运动,后来创办档案学专业的经历也对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影响。在济南军区做理论教员时,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了与近代义和团运动相关的军事史课题——八国联军侵华史,历时五年出版了专著(三人合作)。多年来,苏老师一直潜心学术,在义和团运动领域深耕,成果斐然,多次参加义和团运动国际学术会议。在退休后,苏老师依然笔耕不辍,于去年出版了专著《从华北到东北——沙俄与义和团战争》,提供给了义和团运动120周年学术讨论会。

除了学术方面,苏老师还在义和团运动领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一同推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与发展。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秘书处一直在山东大学,苏老师担任做实质性工作的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达20年之久,为主筹办过义和团90、100、110周年三次大规模、高规格国际学术讨论会,苏老师在期间结识了海内外众多精英学者,其中包括两任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张海鹏,为把山东大学打造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义和团研究重镇做出重要贡献。

回顾40年研究历程,苏老师说,他的研究主要在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这条线上,成果不求泛多,注重精深,几乎每项成果都有创新,特别是集大成的《从华北到东北——沙俄与义和团战争》。在学术研究中,他力争客观公正地将事情说清楚,尽到一个历史学者的责任。就在采访的前几天,苏老师还接到了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邀请,出席12月份召开的中俄关系年会并作大会发言。

在最后,苏老师强调了档案在义和团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分享道,做义和团运动的研究须臾离不开档案资料,历史学与档案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历史研究之需,编辑出版了大量史料,义和团方面尤为突出。丰富的档案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苏老师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勇于担当,不负使命

苏老师担任了12年山大图书馆馆长,是迄今为止山大121年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馆长,与图书馆的际遇是他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经历与苏老师创办档案学系所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苏老师认为,学校党委在物色考虑让他出任图书馆馆长之时,档案与图书在学术和管理上的内在联系是起作用的。

回首自己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光,苏老师总结了三件值得回味之事:第一件事,是接受馆长任命一事。当学校领导与苏老师沟通,想要将他调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之时,他正在历史系分管教学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学院行政上还是在史学科研上都处于上升期。又加之突然要转行到不熟悉的图书馆领域,难免需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最终,苏老师选择接下这个重担,出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这是他继接受创办档案学专业之后涉及人生大事的又一次个人服从组织。

第二件事,是苏老师在担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前四年(1996-2000)将难题重重的老山大图书馆带入能为师生正常服务的境地。九十年代末的山大图书馆是一个令领导头疼的、管理较为混乱的部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并不高。苏老师通过民主的方法,多次召开会议,与员工谈话不下百次,其中尤其重视发挥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员工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山东大学图书馆没有开除一个人,没有使一个人降级,平稳过渡到能正常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新阶段。

第三件事,是苏老师在担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后八年(2000-2007)完成三校图书馆实质性合并,将新山大图书馆建成与211、985大学地位相称的信息文献中心。这段时期的建设,为今日山大师生能便捷利用丰富的资源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21年,为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表彰了一批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图书馆工作者,苏老师荣获“高校图书馆榜样馆长”称号,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馆长。

苏老师分享道,这些经历对自己后来的科研和工作是非常有利的铺垫。在科研上,他完成了被鉴定为优秀等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华北到东北——义和团时期的中俄战争。在工作上,他在退休后又在民办高校——山东协和学院干了12年图书馆馆长,帮助山东协和学院图书馆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苏老师获得的荣誉证书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


审思明辨,着眼现实

对于学系人才培养的情况,苏老师也进行了深入阐释。就学术研究方面,苏老师认为,各个专业研究应当具备的品质是一样的,即选对项目和坚持不懈。要做到创新,在遍览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找出创新点。而在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发扬所长,以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便利学术研究。实际上,档案学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然而在疫情干扰下,学生所接触的实践机会大幅减少,针对这种情况,苏老师提出16字建议:化多为少,形式多样,精化要点,提高效率。即,减少对接单位的实习学生,减低单位的顾虑,多样化实习形式,精化实习要点,提高实习效率。同时,苏老师谈到,可以帮助需要者建立家庭档案,实际上,很多离退休老干部在接受访谈的时候都表示想把其形成的档案进行整理,帮助他们梳理文件,是我们档案学生践行专业知识的良好机会。

提及选择问题,苏老师认为,“本科生积极思考,进行就业、考研(保研)与出国的抉择,是与世界接轨的好现象”。大学本科不论是什么专业,所培养的都是综合素质,有多种选择以供考量好于单一抉择。另外,关于“就业难”问题,苏老师告诉大家,应当放宽视野,就业难是相对的,在选择众多的当下,不要将眼光局限在某一方,走向基层,走向西部对同学们来说也是机遇之一。他以78级历史专学业学生发展情况鼓励同学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选择什么都可以,只要同学们着手去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78级历史学专业向母校捐赠学术成果专柜

学术、工作与人生的关系是每位受过高等教育之人所普遍碰到的问题,苏老师分享了其自身所感悟的“人生总分理论”用以与同学们共勉。社会上的人,不论受过什么教育,除了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捐躯的与不考虑自己的一切的人,以及类似于两弹元勋等搞尖端科研的人可能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要面临生活生存和人生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人这一生应当有个总分,要看自己哪一方面更为突出。所谓总分:第一位应当保持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应当被一直贯彻,不论什么时候,身体不健康,一切都免谈;第二位要保持家庭和睦,此处的家主要指小家,家庭不和睦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第三位才着重事业,事业要做到超过一般人水平之上,人的才能和机遇相结合,如果一个人的事业能超过一般人,那便能上能下,说明其有这个能力。身体家庭工作以外,“上对老要尽到孝心,下对小要抚养其成人”,这是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人们应当在同学圈、工作圈有一个自己的“朋友圈”,这说明其到老了之后不孤独。如此,生命便没有虚度,没有浪费时间。“过去的宣传鼓励成名成家,走到顶点,然而能走到顶点的都是少数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成功。”


拓宽领域,发扬特色

在访谈中,苏老师还整体分析了档案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谈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事,苏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图书、档案、情报都是具体载体,用它们最具现代意义的共同点——信息资源作统领,整盘棋都活了。”更名一事对三个专业都有好处,对学生学习和专业发展也都有好处。在学生培养方面,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有助于拓宽视野,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的训练,这样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深造和发展,若只设置档案领域课程对学生来说有局限,而更名以及一体化之后可以使得未来发展、课程设置都拓宽加深,培养的学生水平提高了,助推档案学专业的发展。

实际上,苏老师认为只要控制好规模,档案学是个前途广阔且不会衰落的专业,社会对档案管理有永久的需求。而要想把专业建设发展好,必须学习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档案信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相结合,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及档案学专业隶属哪个学院的问题,具体而言,档案学专业归属于哪个学院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要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习条件做成一流。如果可以像武汉大学等学校一样把图书、档案、情报放在一起,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学院”最好不过,但其专业历史悠久,走同样路径很难与其竞争,反而我们将档案学专业设置在历史文化学院更容易创出自己的特色。


结语

苏老师回顾自己的山大岁月,感叹道自己在山东大学主要干了三件平凡之中略见不平凡之事:其一,以见习助教身份独自一人创办档案学专业;其二,担任了12年山大图书馆馆长,是迄今为止山大120多年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馆长;其三,坚持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研究40年,期间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0年。这些事情贯穿于他在山大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退休之后),是对山东大学的回报和感恩。

在访谈的最后,谈及山大档案学系应如何加强社会合作、服务自身建设与地方发展的问题时,苏老师认为此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当统筹兼顾,一体化发展。这些工作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我们应广开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苏老师深情地寄语同学们:“山大档案学子可以不当政治家,但必须具备政治素质;山大档案学子可以不当哲学家,但必须具备哲学素质;山大档案学子是当然的信息学家,因此必须具备现代信息素质。”苏老师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希望同学们终生保持身体健康、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这也是社会责任,只有每个家庭都好,我们的国家才能好。希望同学们踏踏实实持续前进,遇到问题及时纠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原文有删节。文章发布已获作者授权。)



【作者:胡晓烨 朱海月 闫月娟    责任编辑:李虎】


上一条:卌年荏苒•述年华丨苗壮:忆峥嵘岁月,品桃李人生

下一条:卌年风华•拾忆兰台丨王宪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