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学术报道

讲座纪要︱刘屹:“希腊化”遗风是如何进入汉唐西域的?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4月16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受邀为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师生进行了题为“‘希腊化’遗风是如何进入汉唐西域的?”的精彩报告,讲座在知新楼A1117举行,由历史学院院长代国玺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屹教授首先提出此次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即“希腊化”遗风是如何进入汉唐西域的?他指出,“希腊化世界”与西域仅以葱岭相隔,葱岭东西的交往交流必定相当频繁,但在中原王朝的汉文史料中,未得到充分体现。考古材料又比较分散和难以断代。西域所见希腊化文化的特点:不成体系,只有点滴的遗存,难以作整体性评估。但又确实与“希腊化(含罗马)”有直接关联。那么,这些希腊化元素如何传入西域?

为回答此问题,他围绕三个个案对此问题予以讨论。三个个案分别是:犍陀罗语传入西域及其时间、龟兹佛寺传说与塞琉古王室秘闻、山普拉氍毹所见苏美尔和希腊神话。通过这三个个案,他认为,“希腊化”文化在葱西处于强势地位时,中国的中原汉文化尚未传播到西域。地中海东岸、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因素,经过葱岭而出现在西域的南北两道,是优势文化向四周传播的必然结果;并认为葱岭以西的国族、政权变换频繁,基本上没有从西方发展的势力能够控制西域,只有从东向西发展的草原民族势力,才能够兼跨葱岭两侧。西域存在的“希腊化遗风”并非“希腊化”文化在强力政治干预下直接对西域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西域本土文化对民间自由交往而传来的“希腊化”文化进行自主选择、吸收和再创造,内化为本土文化后的体现。

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就希腊化文化传入是否收到强力政治、人群迁徙诸因素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讲座结尾,代国玺院长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