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的红韵赋能调研队深入山东省肥城市马家埠村,调研了马家埠红色博物馆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此次调研旨在深入探究红色博物馆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赋能革命老区振兴。该队通过沉浸式体验村庄研学路线,亲身感受到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结合,体会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效用。
调研队抵达马家埠村后,发现马家埠红色博物馆并非一座独立建筑,而是与马家埠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以及农耕体验馆合为一体,成为村庄整体规划和文化设施的一部分,成为研学路线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站。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完整参观了整个马家埠村研学路线,最终来到了马家埠红色博物馆的门前。这不仅使调研成员对马家埠村的发展概况、文化建设的成果有全面的了解,更在进入博物馆前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期待感。


正式进馆后,红韵赋能调研队的队员们跟随博物馆主任的脚步,参观了博物馆的所有展厅。队员重点参观了“红色泰西展厅”,详细考察了陆房战役(1939年泰西革命根据地突破日军围攻之役)时期的照片、报纸等文物,经过访谈,队员了解到其中一件文物就属于该村的一名烈士,他的英勇事迹对该村仍有深刻影响。

随着调研的深入,红韵赋能调研队对红色博物馆如何赋能革命老区振兴的问题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该村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主题博物馆,用一件件有形文物承载革命精神,给人精神洗涤。同时该村凭借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致力于红色旅游,成功构建了一套集观赏、体验、研学于一体的体系,使得游客既可以参观打卡,也可以动手体验,不仅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将马家埠村打造成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单位,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展示了保存、弘扬红色文化与发展经济、振兴老区的双赢之道。
此次马家埠红色博物馆之行,为红韵赋能调研队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团队成员不仅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更通过实地考察,为红色博物馆赋能老区振兴找到了一个鲜活且成功的案例。马家埠村的经验为其他革命老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证明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
【作者:文/龙如欢 图/吴清杰 责任编辑:王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