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校园生活

打造红色场馆——红韵赋能调研队探寻革命博物馆建设之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3 点击数:

8月5日,山东大学红韵赋能调研队在队长郭知含的带领下,前往山东省泰安市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新馆开展暑期调研。尽管新馆尚在建设中,并未对外开放,但团队仍获邀提前参观。此次调研旨在研究红色博物馆的规划、展陈及其在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方面的角色。通过实地走访,本队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搜集到了大量一手资料,后续将结合其他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为文化助力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参考。

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新馆是2011年建立的、颇有知名度的革命主题博物馆。作为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它面临着政策、资源等方面更多的不确定性。近年由于国有资产使用政策的转变而进行了搬迁,目前正在泰安市下庄村原小学旧址的基础上,依托建筑原有结构,重新设计、建设博物馆。

154A03

活动中,队员跟随馆长参观了建设中的所有展厅,并对馆长进行了采访。馆长向团队详细介绍了未来的馆建规划,强调了“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博物馆将立足于肥城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当地的革命文物与烈士信息并做专门展厅;同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积极推动“文物进校园”“文物进乡村”活动,打造“会走的博物馆”;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新馆将积极利用VR等技术,开通线上游览服务,打造与时俱进的移动博物馆,更好发挥红色博物馆的精神引领作用。

160CEB

在采访结束后,博物馆后院的一块农田引起了队员的关注。据博物馆馆长介绍,馆方计划将该地块开发为农业体验基地,并与村民合作推广特色农作物,实现“文化+农业”的联动发展模式。这将吸引人口回流,推动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191169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队员不仅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锻炼了学以致用的能力,更获取了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场馆建设的许多一手资料,深化了对革命文物的搜集、保存以及博物馆场馆规划、发展的认识,进而对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了更加切实的理解。团队后续将整理调研成果,为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文/郭知含 图/吴清杰 责任编辑:王兴兴】